首页

坐脸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3:10:32 作者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 浏览量:86782

 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

  记者 马帅莎

  5月29日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。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,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,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。

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。白国龙 摄

 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?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?与探月、探火相比,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?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。

  探什么?

  根据规划,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完成多项任务,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、取样并返回地球,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。

  工程目标方面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,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,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。

  科学目标方面,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,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,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、物质组分、内部结构、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。

  “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,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、化学与矿物成分、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。”韩思远说,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,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、起源、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。

  怎么去?

  据了解,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,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,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。

  其中,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。完成发射后,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。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、交会段、近距探测段,并在近距探测段“边飞边探、逐步逼近”,对小行星开展悬停、主动绕飞等探测,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。

  完成采样任务后,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、返回转移段,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,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,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,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。此后,主探测器继续飞行,前往主带彗星311P,开展后续探测任务。

  有何难?

 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,实现了火星“绕、着、巡”探测,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,探测目标不同,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。

  一方面,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、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,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。韩思远表示,对此,工程将采用“边飞边探边决策”的策略,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。

  另一方面,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,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。韩思远指出,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,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,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,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,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,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,任务难度巨大。

  此外,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。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,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,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。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,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.5亿至5亿公里。韩思远称,距离地球远、多目标探测、任务周期长,对轨道设计、能源管理、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、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。

 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,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,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,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。任务实施周期长,风险难度大,工程全线攻坚克难,协同攻关,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,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,揭开更多宇宙奥秘,增进人类认知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83岁的李凤轩双手持鼓棒,将直径约1米的大鼓敲得咚咚响,半小时酣畅淋漓的表演后,豆大汗珠挂在他的脸颊上。“我打了20多年鼓了,参加过很多活动。今天是元宵节,我格外高兴能为大家打鼓。”

广州5000余名游客徒步探索自然 感受绿美生态

中国代表团从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,历经20年,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始持续领跑金牌榜。“2001年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,在很大程度上鼓舞、激励了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信心,残疾人体育也因此加速发展。”中国残联体育部相关人士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抓住发展机遇之后,中国残疾人体育工作者便总结运动员选拔、培养、科学训练等经验,持续加大保障力度,让更多残疾人运动员能脱颖而出,例如,“县级发现选送、市级培养提高、省级集训参赛、国家重点培养”的四级联动训练体系就是残疾人运动员成长的主要路径。

陈国基: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目标是情感认同

王煜指出,造成机场“两远”问题的根源,大多在于机场“超需定位”。不少地方政府把机场作为形象工程,不顾本地的区位和辐射、承载能力。即使主要是点对点需求,却都想把当地机场打造成国际枢纽。和点对点机场相比,国际枢纽需要数倍的人员和货物中转与集疏运空间,以及大量配套的运行、保障设施和场地,导致旅客乘机步行距离增加,建设造价高,运行能耗大,使用养护成本高。枢纽机场土地消耗量大,市区周边很难有大面积的地块,这就造成很多机场由于枢纽定位,不得不远离市区选址。

广西启动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

从1944年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,到如今的敦煌研究院,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、大力支持石窟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这些文化瑰宝得以“及时止损”,再度闪耀人间。

王永礼任福建省副省长 张源生任福建省文旅厅厅长

解答: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》主要修订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将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》更名为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》。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立项、制定、批准发布、实施与监督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。三是明确制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除确需保密的项目外,全过程应当公开、透明,广泛征求各方意见。四是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(OIML)发布的国际计量规范及有关国际组织发布的国际技术文件,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,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。五是明确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建立技术委员会,承担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立项评估、组织起草、征求意见、技术审定、实施效果评估、复审和宣传贯彻等工作。六是明确部门、行业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参照本办法执行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